现在向各位具体阐述曼联支持者款球衣的评估情况,其他主要球会的球员款装备评估将逐步推出。
市面上售卖的球衣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专为球员设计的款式,另一种是面向普通粉丝的款式。前者在面料和版型上与专业队服差别不大,仅在细微之处略有不同,通常售价在一千元左右。后者价格更为亲民,多采用前代技术面料,版型设计上更注重通用性,显得更为宽大。相同尺码的这两种球衣,衣长基本一致,但衣宽方面,粉丝款的尺寸会更大一些。
球衣最突出的特征是红与红两种色彩的分界,呈现对称的拼合样式,同时衣领位置镶嵌有金色的“ HEATH”(牛顿希斯)标识。
设计师在中国举办的球衣发布会上表示,这款球衣的设计灵感源自牛顿希斯的经典队服,同时融入了曼彻斯特的地域特色。
曼联组织最初的名称为“牛顿希斯”,这个组织诞生于1878年,其创始成员是在“牛顿希斯”建筑工地工作的劳动者,他们在此宣告了该组织的成立
这件拼色运动衫借鉴了那个时代的队服式样,衣身接缝处的六边形构造,代表了曼城劳动者像“工蜂”那样无私的付出,弗格森爵士当任主教练期间,总是反复强调球员与工人都需坚守奉献的品质。
港版球衣图
先看领口标识,港版完全用英文标注,这款球衣在英、美等国都是L号尺寸;它应用了特殊工艺球迷网,制造于泰国。港版附带的吊牌带有绿色圆形的环保材料页,国行版本则没有这个页片。
泰国的出产不代表就是泰国的版本球衣,阿迪达斯在泰国设有正式的生产点,这个赛季卖到全球的曼联球衣大多是由泰国的工厂生产的。
国行球衣图
国行球衣的领标直接用中文标注为泰国制造,款式上也有差异,标明M码的款式一般适合身高180cm的人。
阿迪达斯的尺码存在调整,S号实际对应175厘米,若未关注这一变化,仍按旧标准选购,可能会发现球衣过于宽松
港版/国行吊牌对比
左上角标注"© 2015/2016 AG",其中©代表版权所有,AG在德文里意为股份公司;港版和国行版本的版权登记时间不同,2015年时主场球衣已有港版的登记,国行的登记则稍晚;这就说明了为何年初就出现了新赛季曼联球衣的流出情况。
货号两版保持一致,即曼联16/17赛季主场球迷版球衣。
由于型号存在差异,并且生产批次不同,条形码上方和下方的编号,以及标签右上方标识也会有所区别。
港版/国行吊牌背面
阿迪达斯标识摆放的位置不一样,国版产品上面还有条白边;国版曼联队标尺寸偏小,旁边有授权字样的中文说明。
吊牌的里面,两款球衣的这一页资料完全相同。要留意图片左上方、那个塑料的T字形卡扣的位置,真品的球衣都是固定在这一页的,如果T字形卡扣固定在其他页码,那就有可能是假货。
这件国行球衣附赠两张内页,内页上用中文标明了质量监督机构的检测信息,因为它是预定的期货款,所以还没有标注建议销售价格。
球衣细节部分,两版球衣无区别。
球迷版球衣的队徽、阿迪达斯LOGO都是刺绣的。
腋部那个网状结构的通风部件,正像前文评论里提到过的那样,从这边角度拍的话,确实非常类似于贴身衣物。
阿迪达斯传统的三道杠移到了球衣两边。
这件球衣应用的特殊标识,其核心作用在于确保穿着者保持舒适干爽。
港版/国行水洗标对比
排版大不一样,国行有中文标识及货号。
港版/国行领标对比
05月16日和06月16日是生产日期,前者比后者早一个月出厂;这些编号属于阿迪达斯指定的生产商,表明两件球衣都源自泰国同一家工厂。
两边的袖子颜色不同,左边的袖子与衣服的右半边一样呈现深红色,而右边的袖子则颜色各异。
后颈处用较硬的布料写着俱乐部的简称“MUFC”。
尺码建议:
以下为M码(180cm)球衣试穿。
试穿者1:185cm,76kg。
虽然标称是M码搭配180cm身高,但跟阿迪达斯常见的日常服装比起来,这款显得尺寸偏宽松;身高在185cm上下、身体属于标准状态的朋友,穿M码就完全能够合身。
试穿者2:170cm、75kg。
身高大概一米七,体态较为丰满,上半身腰部分量适宜,若穿S号服装,腹部则显得较为突出,难以完全合身。
大家可酌情参考自己的球衣尺码。
明日将向各位解析风靡全球的伊布赛事,其中包含联赛与杯赛的号码差异情况。
图中依次为伊布印号的S/M/L/XL/XXL球衣。
各位对红魔的主场装备有何见解,欢迎发表你的意见,若对球衣的深度分析有兴趣,也可以提出来,我们会考虑纳入未来的计划中。
真正的服装可以查看下方的宣传区域里的“”,品质有保障,在网上的售价也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