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北京举办的田径世锦赛男子4x100米接力决赛中,我国代表队荣获了亚军。
2015年,我国田径运动迎来了“1516突破行动计划”的关键时期,各行各业均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在这一年里,北京成功举办了田径世锦赛,我国运动员的表现令人振奋,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马拉松赛事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成为了全民健身的新亮点。竞赛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将普及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新路径。这些丰硕的成果为2016年我国田径实现更大突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办赛参赛交出满意答卷
2015年,我国成功承办了贵阳世界越野锦标赛、武汉亚锦赛、北京田径世锦赛、上海国际田联钻石赛、北京国际田联挑战赛以及太仓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等六项高级别的国际田径赛事。这六项赛事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世锦赛作为自2008年奥运会以来在北京举办的最为重大的国际体育盛事,呈现出一届精彩纷呈、圆满成功的田径盛宴。
在北京世锦赛的赛场上,中国田径健儿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球迷网,他们共夺得9枚奖牌,位列奖牌榜第四名,总分为94分,位居总分榜第五。这无疑是中国队参加世锦赛以来,所获奖牌数量最多、总分最高的辉煌时刻。除了竞走和女子投掷项目外,短跨跳项目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其中,苏炳添以9.99秒的优异成绩,成为了亚洲本土选手中,首位闯入田径世锦赛男子100米决赛的历史性人物。男子4x100米接力队成功赢得了银牌,这一成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充分表明,只要我们进行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那些过去被认为是中国田径乃至整个中国体育中的弱项,同样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马拉松引领全民健身热潮
2015年,马拉松运动迎来了迅猛发展的阶段。这一年,举办的赛事数量激增至134场,比前一年多了83场;参赛人数总计超过150万,同比增长了60万。参与的城市数量也比去年增加了34座。在全国范围内,已有84%的省区市至少举办了一场或以上的马拉松赛事。马拉松在我国已成为广受欢迎且极具影响力的群众体育活动,它不仅引领了全民健身的新潮流,也成为了提供公共服务的创新途径、城市推广的新工具、体育产业的新兴领域,同时还为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搭建了新的平台,为促进全民健身运动、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中国田径协会的推动下,管理模式不断创新,采取放管结合的策略,同时致力于行业指导和服务的优化。协会大力推进了马拉松赛事的管理体系、组织标准以及注册和认证体系的建设,从而显著提升了我国马拉松赛事在组织方面的制度化、规范化以及科学化程度。
竞赛组织改革效果显著
2015年,我国共举办了41场田径比赛,成功完成了首届青运会竞赛的组织任务。在这一年中,竞赛改革的力度得到了显著提升,摒弃了以往“大而全”的赛事举办模式。除了全国锦标赛、冠军赛和大奖赛继续维持一定规模外,其他赛事则进行了精简,转向小型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推出了多种形式的项群赛和单项赛。同时,我们正积极研究赛事市场化的新路径,将那些社会影响广泛、极具观赏性的田径比赛安排在大学校园及商业街区举办。例如,清华大学举办的跳跃精英赛,世贸天阶举办的跳高与撑竿跳高精英赛,以及江苏吴中举办的那场将专业与大众相结合的竞走与行走多日赛。这些创新举措使得田径运动更加贴近民众生活,进一步提升了田径运动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实现了普及和市场化的双赢。
后备梯队建设稳步推进
2015年,田管中心持续深化田径单项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构建工作。截至目前,已成功设立133个此类基地,并确保基地的训练营、竞赛、国少队训练以及青少年教练员培训均保持常态化。在这一年里,举办的5个训练营吸引了超过1000名运动员与教练员参与。高原人才开发项目已覆盖我国西部九个高原省份,业余训练联盟的成员学校数量已超过三百所。得益于这些举措的推动,我国后备人才的规模迅速扩大,整体素质也实现了显著提升。在2015年的亚洲少年田径锦标赛中,我国选手勇夺16枚金牌,展现出无与伦比的优势,稳居亚洲之巅;同时,在世界少年田径锦标赛上,我国代表团也取得了1金5银1铜的优异成绩,总计7枚奖牌,位列奖牌榜第四位,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此外,田管中心携手上海体院共建了“中国田径协会高级教练员培养基地”,统一推进“中国田径高级教练员能力提升创新培训项目”,旨在提升教练员的指导能力。同时,国际田联亦同意在上海体院设立国际田联专项训练中心,为我国教练员的培养与交流开辟了新的途径。
继续开创新局面
2016年标志着“十三五”规划的开端,同时也是我国田径实现“1516突破行动计划”的终章。在这一年里,我国田径运动的重中之重便是全力备战即将到来的里约奥运会。尽管在北京世锦赛上我国运动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面对的挑战和压力依旧不容小觑。因此,运动员与教练团队需深入研究和精心组织,冬训、春季赛事训练融合以及夏训前的封闭式训练这三个关键阶段的准备工作,以进一步强化并提升他们的实力基础。
新的一年里,马拉松运动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田径协会计划强化对行业的指导和相关服务,旨在让马拉松在助力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的建设过程中,发挥出更加显著和积极的贡献。
在竞赛改革领域,我们需要持续深化商业化和市场化的尝试,推动更多项目群赛和单项赛进入校园、商圈等贴近民众的生活空间,致力于将其培育成具有特色的品牌赛事。
后备人才基地与业训大联盟构成了人才的摇篮,我们必须持续加强并稳固所取得的成就。在竞走和投掷项目之外,我们还需着力推进短跨跳基地的建设工作。同时,深入研究业训大联盟的运作机制,并坚定不移地贯彻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进一步为中国田径事业奠定坚实的后备人才基础。
(刘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