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壶起源于苏格兰,中国发展虽晚却令人瞩目,首家冰壶场在哪?

发布人:球迷网 信息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jrs赛事网 人气:

冰壶这项运动在14世纪诞生于苏格兰,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滑冰、滑雪等传统冰雪项目相比,它踏入我国的时间较晚。然而,在短短十余年间,我国冰壶运动实现了从初学者到世界冠军的飞跃,引起了广泛关注。自此,冰壶在我国逐渐发展壮大,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这项运动的优雅与活力。

冰壶运动发展历程_中国冰壶国家队_冬奥会冰壶比赛

2001年,我国首个对外开放的冰壶场馆正式设立于地坛紫龙祥滑冰馆。庞铮铮摄影记录。

冬奥会冰壶比赛_中国冰壶国家队_冰壶运动发展历程

在2003年的第十届冬季运动会赛事中,北京运动员的身影出现在了5支冰壶队伍之中。

冬奥会冰壶比赛_中国冰壶国家队_冰壶运动发展历程

2018年1月4日,广渠门中学的学子们亲身体验了冰壶这项运动,邓伟老师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一幕。

冰壶运动发展历程_冬奥会冰壶比赛_中国冰壶国家队

2010年,在东城区的一家冰上运动俱乐部里,教练正在向学员们详细讲解冰壶运动的技巧。摄影师饶强记录下了这一幕。

国内首家冰壶俱乐部落户地坛

提及哪些冰上竞技项目最为考验运动员的智慧,冰壶运动,被誉为“冰上国际象棋”,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冰壶,这种由特殊石材打造而成的器具,重约20公斤,因其外形酷似水壶而得名。当投手在本垒将冰壶掷出,队友便会在冰壶前方不遗余力地用刷子清洁冰面。由于负责擦冰的队员无法准确预测冰壶的滑动轨迹,因此他们需要投手的“大声呼喊”来指导擦冰的操作。正是这种独特的互动,使得这项运动极具观赏价值。

冰壶运动虽然加入奥运较晚,直至1998年长野冬奥会才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然而它在中国的发展却比成为奥运项目还要提前了三年。

1995年,哈尔滨市作为我国首个引入冰壶这项源自苏格兰的传统运动的都市,使得这项运动在冰城生根发芽。

此刻,京城正掀起一股全民健身的热潮,各式各样的体育运动在民间竞相绽放。除了马拉松、游泳、三大球等传统体育项目备受青睐,飞标、攀岩、射箭、冰壶等富有趣味和挑战性的竞技活动也初露锋芒。

2001年伊始,我国首座对外开放的冰壶运动场所——位于北京地坛的紫龙祥滑冰馆正式投入使用,吸引了众多冰壶运动的狂热爱好者,其中不乏土生土长的北京市民。这些充满热情的冰壶迷们,不仅组建了国内首个在国家体育总局登记注册的冰壶俱乐部——紫龙祥冰壶俱乐部,但他们当时并未料想到,日后会在哈尔滨展现自己的才华。

十冬会上北京冰壶手撑起5支队

中国冰壶国家队_冬奥会冰壶比赛_冰壶运动发展历程

2003年1月7日,《北京日报》10版

2003年1月5日,第十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男子冰壶赛事在哈尔滨拉开帷幕。当吉林队与白山队展开激烈角逐之际,观众席中不时响起带有北京口音的加油呐喊。这五位充满热情的观众均为北京籍贯,他们分别是李晨、吴荣、贺林、金洋和高勇。仅在15分钟前,他们作为林业体协队的成员,已成功击败了鸡西市队。戏剧性地,此刻舞台上激烈角逐的两支队伍,竟然都是他们所支持的目标,而其他观众则陷入了困惑,究竟哪一方才是他们心中的“己方”?

原本,在全国范围内参赛的12支队伍中,有5支队伍的25位选手均来自北京,且他们出自同一个门派。这5支队伍分别是:男子队伍有吉林、白山、林业体协队,女子队伍则包括吉林和林业体协队。

北京选手为何未能身着北京队的队服参赛?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北京尚未成立冬运会代表队伍。“我自然渴望能以北京市代表身份参赛,这将让我感到一种强大的支持。”俱乐部教练张鹏在场边目睹自己的徒弟代表其他地区参赛,不禁感慨万分,他表示,不管怎样,参与冬运会本身就是对徒弟们的认可,同时也能让他们得到宝贵的锻炼机会。

李晨年仅16岁,便作为林业体协的代表参加了十冬会,彼时他只是崇文区九十二中的一位高一学生。张鹏对他赞誉有加,表示:“这个孩子接触冰壶的时间并不长,却已经展现出如此高超的技艺,这充分说明他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北京的冰壶运动员们,他们为十冬会提供了五支参赛队伍。这一现象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冰壶运动在北京正逐渐兴盛起来。

世锦赛夺冠掀起京城“冰壶热”

冬奥会冰壶比赛_中国冰壶国家队_冰壶运动发展历程

2009年3月30日,《北京日报》16版

冰壶运动虽已正式融入我国体育领域,然而起初却并未广为人知,毕竟在我国,它并未在体育赛事收视率方面留下显著印记。直至2008年,冰壶才逐渐为大众所熟知。

在2008年于加拿大举行的女子冰壶世锦赛上,中国队以一匹黑马的身份成功夺得银牌。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中国冬季运动集体项目的历史最佳战绩,而且也使得中国队的表现受到了众多媒体的极大关注,其中一些媒体甚至用“奇迹”来形容这一壮举。

中国正式迎来了自己的冰壶时代。在2009年的世界冰壶锦标赛上,由加拿大教练指导的中国队成员王冰玉、岳清爽、柳荫、周妍代表出战,成功击败了加拿大队,夺得了金牌。随后,在2010年的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女子冰壶队再接再厉,荣获了铜牌。自2003年组建国家冰壶队以来,我国冰壶运动在短短六年的时间里便迅速崛起,跻身于世界顶尖水平,其进步之快,令人瞩目。

冰壶运动的普及程度已广泛传播至众多主流媒体,吸引了众多“冰迷”的关注。2010年伊始,本报记者在走访北京地区的冰雪活动场所时观察到,冰壶运动深受体育爱好者的喜爱球迷网,前来体验的新手络绎不绝。

冬奥会冰壶比赛_冰壶运动发展历程_中国冰壶国家队

那时,我国境内仅有三家冰壶俱乐部,其中北京便拥有两家,一家是位于市中心的某俱乐部,另一家则是坐落在怀柔的北京中体奥冰壶运动中心。

冰面之上,一条速滑赛道勾勒出圆形与三条线条,摆好冰壶,比赛便可以拉开序幕。此前,冰壶馆的每小时400元费用使得许多人对之望而却步。然而,随着我国在世锦赛和冬奥会冰壶项目上屡创佳绩,紫龙祥冰壶俱乐部的教练李欣接到的咨询电话络绎不绝,许多人纷纷咨询如何加入该俱乐部。周二和周四的夜晚,场馆内充斥着冰壶和冰球的欢声笑语,我们已聚集了一群忠实的“冰壶爱好者”。李欣这样说道。

李欣是较早涉足冰壶运动的国内业余爱好者之一,她向记者透露,当时全球约有百万冰壶爱好者,其中约七成来自加拿大。加拿大在冰壶领域享有盛誉,因此中国女将夺得世锦赛冠军显得尤为难得。随着我国冰壶爱好者的日益增多,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队的竞技实力将不断提升。

怀柔中学生入选国家队

冰壶运动发展历程_中国冰壶国家队_冬奥会冰壶比赛

2016年2月16日,《北京日报》8版

2016年寒假期间,怀柔五中的初三学子韩雨异常繁忙。不久前,她成功跻身世界青年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冰壶队伍,踏上了前往挪威的征程。在全国范围内,仅有四位运动员获选国家队,而韩雨是唯一一位来自北京的佼佼者,她凭借严格的选拔脱颖而出。

自五年级起,韩雨便将多数课余时光投入到了冰壶训练之中。“初涉冰壶,我便觉得这项运动与众不同,极具韵味。”然而,当她作为一名业余选手投身训练,对冰壶的印象却变成了不断的跌倒,“即便是最基础的滑行,学了一周仍难以掌握,不是摔跤就是痛得全身不适。”

她当时并不觉得自己具备什么特别的天赋。然而,在2016年,她被国家青年队的教练、前国家队成员柳荫看中,得以作为国青队中唯一的一名非专业选手,参加了在挪威举办的第二届世界青年冬奥会。在混双项目上,她更是赢得了宝贵的银牌。当她紧紧握住那枚奖牌时,韩雨心中首次涌起一股信念,她真的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2017年2月,国家领导人莅临北京,对城市规划建设和冬奥会筹备工作进行视察。当时身为北京女子冰壶队成员的韩雨,在首都体育馆有幸与总书记相遇。“总书记询问我练习的项目,我回答是冰壶,他幽默地表示,玩冰壶可真是需要智慧呢!随后,他又转身对身边的随行人员说道,我国冰壶运动的发展态势良好,所取得的成绩也相当不错。”总书记的话语,极大地鼓舞了韩雨。

展望未来,韩雨的成就显而易见。在2021年女子冰壶世锦赛落幕之际,世界冰壶联合会于其官方社交平台对中国冰壶界的“00后”新星给予了高度评价。前辈王冰玉对她赞誉有加,称韩雨尽管年纪轻轻,但在赛场上面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处理方式,表现得极为成熟且富有经验。

自韩雨12岁时初尝冰壶的魅力,历经九年时光,他如今已站在世锦赛的竞技场上,担任中国冰壶国家队的队长。他表示:“我心中最大的愿望是能够参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比赛,梦想着能身着国家队队服,在祖国的大地上为我国赢得荣誉。”

钢铁工人为冬奥转型制冰师

运动健儿们在竞技场上激烈角逐,背后同样离不开稳固的支持。在众多冰上运动中,冰壶运动对场地条件的要求尤为严格,不仅对气温和湿度有着严格的规定,制冰技术也相当复杂。

2018年8月,室外气温高达32摄氏度,然而首钢冬奥训练中心的冰壶训练馆内却仅有十几摄氏度。日复一日,41岁的制冰工刘博强需在冰场上连续工作12个小时。像他这样精通冰壶赛道制冰技术的专业人才,在全国范围内实属罕见。然而,制冰并非刘博强的本职工作,他曾长期在首钢的厂房里担任轧钢工,那里火花四溅,一干就是十多年。

2016年,冬奥组委会入驻首钢园区,昔日车间变身成为冬奥训练基地。当“首钢计划培训一批为冬奥会服务的制冰与扫冰工作人员”的消息传开,已转行为空调维修工的刘博强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冰壶项目在制冰和扫冰方面相较于花样滑冰与短道速滑更具挑战性。赛道的冰面布满了细小的突起,这些被称为“冰点”的结构,能够确保冰壶在冰面上平稳滑动。而形成这些冰点的工艺,即所谓的“打点”,是通过在冰面上使用蒸馏水制造出均匀的冰粒,其技术要求极为严格。在制冰过程中,必须保证赛道每个部分都能均匀地落下水珠,而且完成整个打点工作的时间恰好是45秒,既不能过慢,也不能过快。

在那时,全球顶尖的制冰高手数量寥寥无几,不超过二十位。而负责北京冬奥会冰壶场馆的顶尖制冰高手,正是来自加拿大的JIMMY(吉米)。

刘博强怀揣着成为我国顶尖制冰师的雄心壮志,然而,他却缺少了接触冰面的机会。于是,他在打工期间那股坚韧不拔的精神重新涌现,一边向吉米请教理论知识,一边借用打点壶,夜晚便前往场馆外的马路进行实践,不断摸索“打点”的技巧。他身背超过40斤的打点壶,在夜幕下刻苦练习了近两个月,累计“打点”路线长达150公里,最终掌握了技巧,并在肌肉中形成了牢固的记忆。

机遇往往垂青那些早已做好准备的人。某日,吉米临时决定让刘博强去冰面上进行“打点”训练,刘博强竟意外地一次就完成了任务。看到这一幕,吉米惊喜不已,立刻在现场宣布,将刘博强正式纳入冰上训练的行列。

如今,刘博强正全力以赴地投身于冬奥保障的紧张工作中,他感慨地说:“身为一位资深的首钢员工,我亦步亦趋地跟随着首钢的步伐进行转型。我的愿望就是,作为一名中国制冰师,确保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壶比赛的顺利进行。”

青少年冰壶跻身国内“第一集团”

近些年,北京市青少年投身于冰雪运动的热情高涨,参与者的数量以指数形式迅速攀升。

2020年10月,北京市成功举办了青少年U系列短道速滑冠军赛以及冰壶冠军赛。在此期间,北京市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处长苏峻不禁感慨万分:“回想起2017年,体育局首次策划青少年冰雪项目的业余培训,当时报名的参与者仅有70余人。然而,时至今日,全市范围内注册的小运动员人数已增至7565名,区级运动队数量也攀升至126支。”

与冰球、花样滑冰、滑雪等较早发展的项目相较,短道速滑和冰壶一度被视为北京青少年冰雪运动中的“后起之秀”。然而时至今日,情况已大为不同。据本次赛事副裁判长杜伟介绍,冰壶运动因其相对的安全性及易于掌握的特点,正逐渐受到校园的喜爱。冰壶运动不仅需要智慧,也考验体能,目前全市已有30多所学校开设了冰壶课程,部分学校更是利用校园场地推广陆地冰壶。他表示,北京青少年冰壶项目脱离了传统的专业训练体系,通过引入校园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其竞技能力现已达到国内领先地位,位居“第一集团”。

今年1月13日,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公布,我国成功达成了让三亿人投身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同时,冰雪运动的推广并不会因冬奥会的落幕而终止,这仅仅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依据国家制定的发展蓝图,预计到2025年,我国将拥有大约5000所特色鲜明的冰雪运动教育学校,冰雪教育内容将被融入校园体育教学体系,这一举措将不断激发冰雪运动的活力,并吸引更多像韩雨这样的年轻冰雪爱好者。

多年来,北京市民热衷于参与溜冰、滑雪、冰球以及冰壶等冰雪项目,他们对这些运动的喜爱始终如一。与此同时,北京这座都市也持续散发着其独特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临近,我们怀着满腔的热情与期待,将携手继续谱写这冰雪之缘的美丽篇章。

本版文字:汪丹 制图:吴千千

参考资料: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