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举增重实力不减
今年七月,国际举重联合会对竞赛等级进行了调整,面对新的局面,我国男子举重队伍中的多数队员决定增加体重。值得庆幸的是,我国队伍并未普遍出现对新等级别的不安情绪,那些在原有体系内处于顶尖地位的选手,在新的竞争环境中依然保持着他们的优势。
在四个不同级别的竞赛中,中国男子举重队成功夺取了三枚金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67公斤级的角逐中,原本因抽筋缺席里约奥运会的谌利军,不仅赢得了抓举和总成绩的双料冠军,还以332公斤的总成绩刷新了世界纪录。与此同时,在73公斤级的比赛中,新增设的级别上,石智勇一鸣惊人,一举囊括了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金牌,并且这三项纪录均被打破。吕小军,这位34岁的运动员,在世锦赛的赛场上第四次亮相,依然保持着出色的竞技状态。尽管他的比赛级别从77公斤级提升到了88公斤级,但他凭借出色的表现,以374公斤的总成绩刷新了世界纪录,成功夺得了冠军头衔。
田涛作为中国男子举重队中受级别调整影响最严重的运动员,他来自湖北,为了应对这一变化,不得不将体重从85公斤提升至96公斤,这样的增重二十多斤对于任何一位运动员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7日晚,在96公斤级的比拼中,田涛成功摘得抓举、挺举以及总成绩的银牌,而伊朗的杰出选手莫拉迪则包揽了这三项桂冠。然而,值得关注的是,他们之间的总成绩差距并不算大。对于田涛来说,若想在东京奥运会上有所突破,他依然拥有着广阔的机遇。
田涛之外,在高级别的竞赛中,杨哲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身为2014年世界锦标赛男子105公斤级抓举的银牌获得者,他此次参赛体重增加了4公斤。最终,他以196公斤的优异成绩赢得了109公斤级的抓举金牌。这标志着中国男子举重队自1998年崔文华在世锦赛上夺得108公斤级抓举冠军以来,时隔20年再次在世界锦标赛男子举重的大级别项目中斩获金牌。
总体来说,中国男子举重队依旧保持着“梦之队”的王者气概,在中小级别项目上,他们仍是东京奥运金牌的有力争夺者。然而,中国举重队并未在整体上占据绝对优势。对手们的实力与我们相当接近,因此,我们回国后不仅要增强自身实力,还需深入研究对手,唯有如此,方能保持并延续这种优势。赛后,男队总教练于杰如此总结道。
女举表现喜忧参半
女队在中小级别的竞赛中面临了艰难的考验。在49公斤和55公斤级的较量中,我国运动员均未能触及金牌,唯有来自湖南的运动员陈桂明在59公斤级的赛事中夺得了挺举金牌。对于这一情况,中国女子举重队的主教练张国政表示:“只能说我们的技术略逊一筹,而且我们之前获取的对手信息并不均衡,我们的整体实力还有待加强。”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里约奥运会上,我国选手邓薇表现出色,凭借十三公斤的巨大优势领先第二名,成功摘得三枚金牌,同时还刷新了三项世界纪录。
在较高层次上,我国女子代表队的表现实至名归。尽管71公斤级的比赛并非奥运项目,但湘籍选手张旺丽却成功夺取了三枚金牌,同时刷新了该级别挺举和总成绩的世界纪录。在女子76公斤级的角逐中,汪周雨更是以压倒性的优势击败了朝鲜的林贞心,赢得了挺举和总成绩的双料冠军。
东京奥运会上,在87公斤级的角逐中,初次亮相世锦赛的敖辉凭借出色的表现,为我国代表团在抓举和总成绩项目上夺得了金牌。这一荣誉让我国奥运军团新增了一个金牌点,然而,敖辉的抓举成绩仅比第二名高出了一公斤,总成绩虽然领先对手五公斤,但与她所追求的一骑绝尘的境界仍有差距,东京奥运会的金牌争夺战仍需她持续付出努力。
在昨晚举行的女子87公斤以上级别的比赛中,29岁的资深选手孟苏平以极小的差距败给了俄罗斯对手卡什丽娜,最终荣获了三项亚军。
中国举重队此次选派的男女选手各十名,在赛事中均有所斩获球迷网,实至名归地成为举世瞩目的强队。然而,比赛中暴露出的不足和潜在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深思。此外,本次大赛首次引入了经过调整的新竞赛级别,各国选手正努力适应这一新体系。因此,此次世锦赛尚不能完全展现新的世界格局。随着运动员对新级别的逐渐适应,未来或许会有更多新秀在各个项目上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