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大都会球场上空的绚烂烟火渐渐隐去,为期一个多月的首届新版国际足联俱乐部世界杯(简称“世俱杯”)宣告结束。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盛赞赛事圆满成功,象征着俱乐部足球“黄金时代”的来临。尽管外界对于新版世俱杯的评价存在分歧,但其革新向新的趋势已不可逆转。
中国俱乐部没有参加首届新版世界俱乐部杯,中国观众对世界俱乐部杯的观看兴趣远不如世界杯,中国职业联赛持续低迷,与国际足联举办的新赛事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不过,全球足球变革的浪潮汹涌澎湃,让人无法漠不关心。在中国足球方面,诸多迫切需要解答的疑问已经浮现:国内俱乐部与世界俱乐部杯的竞技水平差距有多大?我们应当怎样跟上世界足球的发展节奏?将来我们是否需要主动争取举办世界俱乐部杯这类顶级赛事?
远,有多远?
中国足球并非从未参与过世俱杯赛事。2013年和2015年,广州恒大队(现已更名为广州队)两次凭借亚冠冠军身份参加旧版世俱杯。但十年光阴荏苒,资本热潮退去、俱乐部解散,往昔的辉煌如今只剩一声感慨。
武汉车谷江大女足在女子足球界,于2025年5月赢得了首届亚冠联赛的冠军,获得了参加2028年首届国际足联女子足球俱乐部世界杯的资格。
不过女足俱乐部赛事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和竞争早已非常激烈的男足没法相提并论。如果希望在代表俱乐部顶尖水平的男足世俱杯赛事上再次看到中国俱乐部的参赛,估计得等非常长的时间。
按照赛事规则,最新一届世界俱乐部锦标赛每四年举办一次,共有32支队伍参加比赛。亚洲地区有四个参赛席位,由该周期内亚洲冠军联赛的冠军自动获得资格。如果某个队伍多次赢得冠军,那么剩余的名额将分配给这个周期内亚冠联赛积分最高的队伍。
这表明,亚洲各俱乐部想要参与世俱杯的比赛,只有两种途径,那就是赢得亚洲冠军联赛的冠军,或者持续有良好表现并且排名亚洲冠军联赛的前列。而中国俱乐部在最近五年中,亚洲冠军联赛的最佳表现仅仅是进入过一次八强,两者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
当前,世俱杯的奖金规模创下历史新高,或许会使得亚洲各俱乐部之间的水平差距更加显著,从而加剧强者愈强的现象。
根据奖励方案,四支亚洲队伍里,晋级八强的利雅得新月将获得超过3400万美元的奖金,折合人民币大约2.43亿元。就连小组赛三场失利都没赢过的浦和红钻和蔚山HD,也分别拿到95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845万元。这笔钱对那些经常开销大于收入、勉强维持运营的中超俱乐部来说,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巨额资金。
领先者率先获得改革带来的好处,拥有大量资金不断巩固自身,这使得后来者想要超越变得极为困难。中国足球队将不得不面对,一个持续加大的经济与比赛水平差距。
这表明,目前讨论中国队伍进入世界俱乐部杯的时间点,显然不合时宜。中国职业联赛现阶段能够做的,就是静下心来调整内部机制,明确一个迎头赶上的发展道路。
变,怎么变?
中国足球离世俱杯目标还很远,不过,一场自上而下、影响全球的全面革新,其影响已经扩散到足球界的每一个角落。
根据最新世俱杯的时间安排,亚足联决定从2023年开始调整亚冠赛事,采用全年进行的模式,从8月份持续到次年的5月份,目的是让亚洲各支球队都能以最出色的状态参加比赛,这一改变促使其他联赛也纷纷做出响应,沙特联赛马上效仿,利雅得新月在本届世俱杯中表现优异,成为亚洲赛区的冠军;日本J联赛也计划在2026年完成向跨年赛制的转变;韩国K联赛同样将这一调整纳入了未来的发展规划。
另一明显转变涉及外援规则的放宽。亚足联从2024-2025赛季开始,取消了其管辖赛事中关于外援的出场人数规定。秘书长温莎·约翰明确表示,此举旨在增强亚洲足球队在全球范围内的竞技水平。沙特和日本的职业联赛已经显著降低了外援使用门槛,东南亚地区的不少国家也将注册外援的限额提升到了十名以上。
中超联赛目前依然沿用自然年进行比赛,从年初一直持续到年末,并且对外籍球员的上场人数有严格的限制,最多只能有五名外援参与比赛。这种做法有其合理性,因为中国地域广阔,南北方的气候条件存在明显不同,冬季在部分地区进行比赛存在实际困难。如果采用跨年赛制,可能会增加赛事的运营成本,同时也会对观众的观赛体验造成影响。另外,如果放开对外籍球员的限制球迷网,或者过分压缩国内球员的出场机会,甚至有可能导致俱乐部之间出现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当前局势紧迫,中国足球倘若仍旧停滞不前,必将陷入脱离实际的困境。采用跨年度赛制有助于融入国际体系,同时也方便运动员到海外发展;引进更多外籍选手可以直接增强联赛的整体对抗性。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联合会已经组建完毕,相关人士必须认识到当前形势的变动,该组织要切实运用其专门机构的职责,针对比赛规则、外籍球员管理规定等核心事项进行细致分析,并且拿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别的国家的做法,也能帮助自身进步。只要立志克服难题,途径总会比阻碍丰富。日本位于亚洲北部,他们借助球场顶棚遮蔽风雨、发放冬季补助抵御寒冷,以此消解气候影响;某些联赛也采取引入更多亚洲外援的变通手段。这些措施都对中超具有启发意义。
坚持原有状态,借口总能编造不少。但寻求改变,只需要一个驱动力——中国足球,断不能与世界发展脱节。
办,何时办?
按照凡蒂诺的规划,2021年原定安排中国作为首个承办新版世界俱乐部杯的国家,不过因为疫情爆发,这个赛事被顺延到了2025年,并且主办地点也改在了美国。
目前,当初为举办活动而修建或翻新的十处优质足球场地全部完工。这些闲置的球场迫切需要高规格的比赛来启用,处于困境中的中国足球也盼望顶级国际赛事的再度到来。
放眼世界范围,在中国看来,具备显著经济利益和视觉吸引力的全球性足球活动,主要就是女子足球世界杯、世界俱乐部锦标赛以及男子亚洲杯。
研究后续赛事安排:男子足球世界杯2034年将在沙特阿拉伯举行,按照洲际承办规则,我国申请该项赛事最早也要等到2042年。2031年和2035年女子足球世界杯的申办工作正在进行中,不过两次尝试均未成功获得亚洲区的举办权。与此同时,中国足球协会已基本决定不再参与2031年男子亚洲杯的申办竞争。
未来十年间,中国具备资格、拥有时机申请的顶尖足球赛事,差不多仅存2029年和2033年这两届世界俱乐部杯。
主办方的体育竞技水平是重要的评估标准。目前中国男足和女足国家队的竞技状态欠佳,因此承办大型赛事存在犹豫。相比之下,俱乐部比赛所承受的竞技压力不大,可以作为一个更理想的备选方案。而且,欧洲五大联赛在中国已经培养了数量庞大的球迷群体,能够有效保障赛事的观众关注度和商业价值。
当前球场设施建设已顺利结束,因此今后申办赛事不必再耗费大量资金用于硬件升级。新版首届世俱杯实现了近2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50.5亿元)的营收,充分证明了它的商业价值。承办这类活动能够有效刺激国内足球市场的活跃度,也能显著促进足球文化的形成,这些益处都非常明显。
去年11月,凡蒂诺在回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直言,中国具备承办各类世界杯赛事的潜力和重要性,包括未来可能举办的男足、女足世界杯,以及青年世界杯和俱乐部世界杯等,都适合在中国举办。国际足联方面,早已向中国发出了合作邀请。
当然,能否成功尚有不确定性,要由各相关机构全面权衡,时间机会正快速减少,巴西、西班牙、卡塔尔、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已经清楚表示愿意举办2029年世界俱乐部锦标赛。
众多变数之中,一个事实已经非常清楚:中国足球想要发展,必须借助世界级比赛的推动作用。接下来十年,中国足球能做的选择十分有限,是否参加世俱杯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