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女冰世锦赛在深圳引发热潮,冰雪经济南下新动态

发布人:球迷网 信息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jrs赛事网 人气:

近期,2025年度女子冰球世界锦标赛甲级A组赛事(亦称“女冰赛”)于我国广东省深圳市成功举办,掀起了一股“冰雪运动”的狂热风潮。

这场国际盛事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宴,而且也成为了观察我国冰雪经济向南方扩展的关键窗口——在炎炎夏日与皑皑白雪的交融之际,南方城市正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重新绘制着传统冰雪经济的地理格局。正如国际冰球联合会主席吕克·塔迪夫所言:“冰雪运动无需等待冬季的降临,热情与革新才是它永恒的时节。”

女冰赛激起深圳“冰雪热”

深圳虽无雪景,却因冰雪运动而催生了“冰雪经济”的迅猛发展。陈海龙,广东省冰雪运动协会的会长,指出:“近期,深圳市民对冰雪产品的需求急剧上升,尤其是亲子互动和专业技能培训,已成为消费的热门领域。”

2024年,深圳市民投身于冰雪运动的热情高涨,参与人数成功跨越五十万大关,增幅高达三十个百分点。近些年,深圳每年平均举办的国际冰雪赛事数量超过十场,不仅包括了女子冰球赛事,还成功举办了五届粤港澳青少年冰球邀请赛等活动。这些赛事不仅促进了赞助、转播和旅游等相关产业的收入增长,而且累计带动了超过十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效益。

除了聚焦“冰雪与赛事”的结合,深圳正积极实施“冰雪+”发展战略,推动跨领域融合,并与科技、文化旅游等行业相结合,致力于构建独具特色的冰雪经济生态系统。

卡鲁冰雪世界中,滑冰梯、冰上骑行、滑雪圈、雪地挖掘机、雪山飞龙螺旋梯等众多冰雪项目,以其浓郁的“北国风情”吸引了粤港澳大湾区游客纷纷前来“打卡”。总经理张丽丽向上海证券报记者透露,自2023年3月开业至今,卡鲁冰雪世界已接待游客超过40万人次,成功打造了“冰雪运动与主题娱乐相结合”的全新复合业态模式。

香港游客张揽月周末和暑期经常带孩子到此处滑雪,她表示:“香港缺乏滑雪场所,孩子们却渴望感受滑雪乐趣。深圳的室内滑雪场地宽敞,美食种类繁多,此外,还有众多适合儿童游玩的区域。”

截至目前,深圳已成功打造了20座室内冰雪场所,众多商业街区也增设了室内滑冰设施。其中,卡鲁冰雪世界和世界之窗阿尔卑斯冰雪世界更是分别打造了室内滑雪场地。

深圳前海华发冰雪世界,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室内滑雪场之一,预计将在今年10月于深圳揭开面纱。该滑雪场耗资高达近300亿元,占地面积约为43万平方米,拥有长达450米的雪道,以及高达83米的最大垂直落差。

深圳冰雪经济的活力,不仅源于其硬件设施的创新发展,还体现在消费市场的蓬勃生机。陈海龙指出,深圳市民的消费实力不容小觑,其冰雪消费的单价甚至超过了国内一线城市的一般水平。

记者在女冰赛现场目睹了香港的小观众王俊成,他就是众多例子中的一个。王俊成的父亲向记者透露,12岁的王俊成自5岁开始接触冰球以来,便一直选择在深圳接受训练。“深圳的冰球训练场地宽敞,提供的培训课程种类繁多,而且乘坐高铁仅需20分钟便可抵达深圳,十分便利。”

政策激活南方新赛道

深圳冰雪经济的兴起,生动地展现了南方城市演绎“冰与火之歌”的景象。近年来,得益于政策的扶持,冰雪经济逐渐向南方地区拓展,并在各地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深圳冰雪经济_2025年女子冰球世锦赛_2025女子冰球世锦赛

202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了“南展西扩东进”的战略目标。该意见要求南方城市着力推进冰雪装备制造业和冰雪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致力于打造“冰雪丝路”经济带。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及冰雪产业”;《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指出,要启动并执行冰雪旅游质量提升项目,举办冰雪消费季等促进消费的活动,并且激励各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冰雪运动场所和消费品的供应。

《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5)》显示,在2024至2025年的冰雪季节,我国冰雪休闲旅游参与人数预计将增至5.2亿,旅游收入有望超过6300亿元。同时,冰雪运动的发展呈现出向南拓展、向西扩张、向东推进的趋势,并且实现了全年无休的运营模式。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强调,必须不断推动冰雪运动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保持冰雪经济蓬勃发展的势头,确保冰雪经济规模稳定在万亿元以上,努力实现到2030年突破1.5万亿元的宏伟目标。

地方政策也精准发力。浙江省致力于加速推进临安、桐庐、奉化、文成、长兴、安吉、天台、莲都等地的冰雪旅游目的地建设进程;《上海市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强调,要迅速推进冰雪运动的普及与发展,构建“南展西扩东进”的冰雪运动战略前沿,预计到2025年,上海市将拥有30家冰雪运动俱乐部,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将突破200万人次;深圳推出了专项支持政策,对高规格赛事的举办提供最高达1000万元的补贴;成都则发布了《成都冰雪运动指南》,旨在整合全市冰雪运动赛事资源和旅游景点。

政策助力冰雪经济破茧成蝶,各地积极采用“冰雪+”战略,以此为核心,推动产业形态的革新与发展。上海耀雪冰雪世界已成为上海市文化旅游的新亮点,融合了室内滑雪场、三家星级度假酒店、会议中心以及冰雪主题商业小镇,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成都成功打造了60多个冬季项目场馆,其中新都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旱雪场地;江苏举办了冰雪节、冰雪研学等多种形式的冰雪活动;深圳的阿尔卑斯冰雪世界则将文化休闲、娱乐健身、体育竞技和冰上表演等多种元素融合,构筑了一个全新的“都市娱乐休闲新天地”。

“冷”资源激发经济“热”效应

李相如,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的首任院长,指出冰雪经济与“四季经济”的融合正逐渐成为未来的焦点趋势。他提到球迷网,冰雪经济正逐渐向南方扩展,突破了气候条件的限制。通过产业链的纵向整合以及跨区域的合作,它已经建立起一个包括研发制造、赛事运营和消费服务在内的完整生态链条。

一方面,科技的进步正在扩大冰雪运动的适用范围,使得原本温暖的南方地区也能体验到雪花飘落、冰霜凝结的景象。

卡鲁冰雪世界占地面积达1.2万平方米,其内部温度恒定在-3℃至-5℃之间。这得益于该场所运用了一种自主研发的保温气膜技术以及一套高效的节能造雪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被简称为“科冷”。科冷公司的副总经理周长亮指出,这项技术显著提高了场馆的空间使用效率,使其利用率超过30%,并且将建设周期缩短至6至9个月,同时大幅降低了建设成本,相比传统结构减少了70%,并且将能耗降低了30%。

另一方面,南方城市在赛事运营、冰雪消费等方面焕发活力。

女冰赛的运营团队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在举办一场国际体育盛事时,运营主体的资质和实力是至关重要的评估标准,而在南方,众多城市涌现出了众多在多个国际体育赛事中表现出色的企业。

在冰雪消费领域,南方众多地区同样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以深圳的冰雪装备市场为例,迪卡侬(中国)公关与媒体事务总监赵洁向记者透露,2023年深圳迪卡侬的滑雪装备销售额实现了超过200%的增长;进入2024年至2025年的雪季,深圳消费者的装备需求持续提升,从基础的滑雪服、手套、滑雪鞋、护具等,扩展到了滑雪头盔、雪镜等更为专业的器材。

陈海龙表示,2025年女子冰球世界锦标赛在深圳的成功举办,彰显了深圳正以冰雪运动为纽带,开创了中国体育城市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不仅如此,深圳这一现象在南方多地也得以显现,它们凭借创新优势,克服了气候条件的不利,利用完善的产业链,创造了新的消费模式,共同描绘了“四季冰雪”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