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发展20年成知名赛事,新赛季多项改革与国际接轨

发布人:球迷网 信息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24直播网 人气:

CBA历经二十年成长,在国内已形成显著影响力,并在亚洲及全球范围内具备一定声誉。然而联赛的进步如同逆水行舟,稍有停滞便可能倒退。面对世界篮球趋势的演变、国内外社会状况的变迁、观众审美标准的提升以及自身专业化进程的要求,CBA需要持续进行自我革新,方能保证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在新的比赛阶段快要开始的时候,国家篮球管理机构实施了好几个规模非常大的调整方案。

革新首要是参照国际标准。据消息,世界篮球联合会管理机构于今年五月公布了更新的《篮球章程》,并宣布从十月一日开始执行。中国篮球协会依据国际篮联的变动及理念,对国内职业联赛的章程也做了对应修改。这项调整涵盖了八个方面,比如扩展无接触半圆形区域,拓宽即时录像回放区域,调整队伍排名机制,以及两次技术犯规即被取消资格等,这些变动幅度相当大,国际篮联传递的信息是提倡对抗性、促进进攻性、提升比赛速度,这是当前发展趋势,我们联赛理应顺应这一潮流,国家体育总局篮管中心竞赛部主任张雄这样解释。中国篮协的发展蓝图里,包含着一项关键任务,就是要让CBA成为世界级的品牌赛事,并跻身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职业联赛行列,要实现这一愿景,紧随国际篮球的动向就显得至关重要,这是构建全球品牌形象的根本前提。

中国的职业联赛不可能与中国现实状况无关,组织者也意识到了这个方面。因此,这次调整中的许多内容都带有本土特色。例如外援规则的变化,随着CBA不断成长,大量优秀的外籍运动员选择来华参赛,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和激烈程度,不过由此引发的新情况是,部分队伍过度倚重外援,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本土选手的发展。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上一赛季CBA联赛中,七项关键技术指标排名前二十位的情况如下,得分手榜单上有两名本土球员,篮板球方面有六名,助攻榜上有七人,抢断位置有十名,盖帽方面有十二人,三分球领域也有十名,其余所有名额均由外籍球员获得。这表明虽然外援仅占总参赛选手数量的百分之二十二,但他们的整体竞技能力却远远强于国内球员。国内球员的表现来看,在防守端的篮板、抢断和盖帽方面,近五个赛季的数据统计达到了峰值,反映出防守技巧有所增强,然而在进攻方面的得分、助攻和三分球等指标上,却未见显著进步,这主要归咎于球队过度依赖外籍球员来创造得分。

要处理这个情况,需要让国内球员特别是年轻球员获得更多比赛实践,因此中国篮协在新赛季会对外援作出约束,CBA将实行最后一节只允许一名外援上场的规则,非亚洲外援在整场比赛中总共能出场四次,每次上场时间不超过六分钟,当对手没有外籍球员参赛时,外援的上场次数和总时间会相应减少,亚洲外援和非亚洲外援的出场次数限制相同,均为每人每场比赛最多出场四次,每次不超过六分钟,在最后一节的上场人数上,亚洲外援和非亚洲外援一样,都只能有一人能上场。

CBA外援政策调整_cba 亚洲外援政策_CBA新赛季改革

中国篮协认为,CBA肩负着培养杰出运动员,助力奥运夺金的重要职责,通过在联赛中实施适度的外援限制措施,能够为本土球员创造更多展现自我的舞台,特别是在比赛的重要阶段,国内球员将获得更多控球权,甚至有机会左右比赛的结果,这对他们的进步非常有益。

关于外援的运用方式,外界存在一些看法,有人提议直接压缩外援的注册数量,甚至建议取消亚洲外援的资格,不过球迷网,众多高水准外援的加入能够提升CBA在全球层面的知名度,亚洲外援则有助于调节强队和弱队之间的实力差距,从而让比赛过程更加引人入胜,因此中国篮协今年公布的外援规定,实际上是在建立国际性品牌赛事和增强本土球员能力这两方面寻求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还有一项值得关注的革新是针对符合标准的裁判人员实施半专职化运作方式,这意味着这些裁判在比赛季节会脱离本职工作专门为赛事效力,裁判的选拔安排由联赛机构中的裁判遴选小组承担,该小组的构成成员全部为高管级别人士,之所以实施这项措施,也是为了顺应联赛整体走向专业化的趋势,诸如NBA这类完善的职业赛事,其裁判团队都是职业化的配置。现阶段中国的情况适宜采用半职业模式,由于裁判员队伍当前的状况,要实现完全职业化尚不具备相应基础条件,但实施半职业化尝试已经表明CBA联赛正朝着恰当的路径发展。

(刘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