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在里约未能取得一场胜利,就此被淘汰出局,而与四年前相似,围绕CBA的讨论又将再次上演。
要是去查伦敦奥运会结束后的相关评论,就能发现其主旨跟今天几乎一模一样:大家对体制的批评意见始终如一,毕竟CBA的运作方式从未有过变化,至于外援使用问题,人们看法依旧五花八门。
我坚持每场比赛安排四名球员上场,目的是为中国运动员创造更多锻炼时机,而对方认为这种低层次的对抗毫无价值,固步自封无法走向成功。其中最激进的想法,是让CBA联赛和国家队分开管理,不再以服务国家队为首要目标,相关机制应当彻底按市场规律运行。
(本文系作者授权刊载,微信ID:)
周琦的内线身体对抗完全处于下风。
这样的争执在二十年间始终无法得出定论,二十年后揭晓答案也于事无补。因此,与其继续无谓的争辩,不如静下心来,观察他人,反省自身。
说实话,许多言辞毫无意义,因为它们仅凭逻辑推断,却缺少实质内容,充斥着各种思维误区。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到底存在哪些误区。
误区一:市场化就不应该限制外援
实际上,除了少数面积狭小的国家,规模正规且不限制外部支持的联赛仅限于NBA,原因非常明确,该联盟不受美国篮球协会管辖,完全是商业性质的组织,并且美国的人才资源极为丰富,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联赛,与美国相比都难以企及。
欧洲赛场上实力最强的联赛当属西班牙的Liga ACB,该联赛规定参赛队伍的12人首发名单里,至少要包含5名西班牙本土球员,这些球员必须满足在14岁到20岁期间,至少有3年时间是在西班牙的俱乐部接受过青年训练的条件
最多五名来自欧盟及科托努协议伙伴国的人选,科托努协议伙伴国包含除十五个欧盟成员国之外的七十八个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国家,这些国家均为前欧洲殖民地,最多可有两名非欧盟成员国护照的球员,这些人主要来自美国和阿根廷。
西甲参赛队伍总共十八支,常规阶段比赛场次仅三十四场,季后赛采用五战三胜制,赛程时间比我们更少,不过ACB联赛存在升降级规则,顶尖几支球队将与来自另外十七个欧洲国家的冠军队及强队,共计二十四支队伍,每年需进行将近三十场的欧洲杯较量。
欧冠赛事参照NBA模式,允许外籍球员不受数量限制,不过联赛与欧冠赛事交替开展,因此各队不会大量引进外国选手。
马布里在比赛中突破周琦。 东方IC 资料
俄罗斯的一项赛事已经转型为跨东欧的VTB联赛,囊括了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白俄罗斯等地的队伍,意图打造一个涵盖东欧和北欧国家的竞技平台,规定每支参赛队伍的十二名成员里,必须至少有六名是本土球员。
亚洲范围内,菲律宾的PBA是市场运作最为充分的联赛,它的历史比我们早二十年,而且不受篮球协会的管辖。
PBA联赛共有十二支队伍参赛,整个赛季分为菲律宾杯、会长杯和总督杯三个重要赛事。会长杯对外籍球员的身高没有限制,而菲律宾杯季后赛中,外援球员的上限高度为2.06米,总督杯则规定外援球员身高不能超过1.96米。很明显,通过控制外援球员的身高,PBA的主要意图是为了提升比赛的观赏价值。
日本今年10月将启动全新的B联赛,常规赛总共进行60场对决,每支球队最多可以聘请三名外援球员,而获得第三名的队伍,其外援球员必须已经归化成为日本公民。
韩国联赛KBL共有十支队伍参加,常规赛阶段每队需进行五十四场对决,规定每队只能拥有两名外籍球员,以往对身高设定上限为两米零三,如今该限制已取消球迷网,原因是韩国国内后卫球员资源丰富,因此俱乐部多会挑选两名黑人球员担任内线位置
中国篮球联赛既不能照搬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模式,也无法与欧洲各国的联赛进行直接对比。欧洲各国的联赛整体组织水平不高,不过由于欧盟范围内球员流动频繁,同时还有欧洲冠军联赛这样的顶级赛事存在,因此并不会妨碍优秀运动员的成长,国家队依然能够维持较高的竞技水平。
亚洲一些地势较低的国家,都设有符合自身情况的防护办法。中国运动员的调动不灵活,以辽宁队为例,该队已涌现出众多优秀后卫,若再引进哈德森,就会造成优秀后卫的闲置;在实力较弱的队伍中,外援控球后,本国球员往往无法参与,以克劳福德在天津队的表现为例。

麦迪的加盟引爆全国球市。 东方IC 资料
误区二:双外援提高观赏水平刺激球市
最直接的方式是,你若想观赏由外国人主导的顶级赛事,不妨直接观看NBA。
实际上,吸引球迷关注点的不是外来的水平,而是队伍的战绩,这是影响球赛市场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在NBA也是同样的情况,勇士队虽然身处热门城市,但战绩不佳时观众席上很多位置无人问津,一旦赢得总冠军,门票就变得非常抢手。
CBA联赛内不存在市场等级差异,山西队战绩出色时年门票收入超1400万,一般队伍仅达400万;北京队迟疑数载最终将常规赛迁至五棵松,缘于常规赛上座率不足,季后赛门票滞销
在上海那样繁华的都市里,若是没有佳绩相伴,球场便会门庭冷落。麦迪当年之所以能点燃全国球迷的热情,关键在于他每场客场都只出场一次,反观青岛,每场比赛都有将近一半的观众席空置。
近些年CBA赛事异常火热,主要集中出现在季后赛期间,这个时段里,球迷们只关注比赛结果,场上的五名球员都像是自己人一样,不再区分有没有外援,也不区分是中国球员还是国外球员,这种关注并非为了某个明星,而是为了整支队伍的表现。
CBA近年来探索过第四节安排单外援的打法,但球迷的关注度并未因此降低,大家依旧专注于比赛本身,关注点始终在场上表现。未来若缺少科比或詹姆斯这类超级巨星外援,就很难再现CBA如今的大牌外援所带来的轰动效应。
麦迪在比赛中飞扣。 东方IC 资料
误区三:限制外援就是闭关锁国
依照纯粹的商业化运作方式,外来球员的引进政策应当保持连续性和包容性,然而这前提是必须存在一个高度发达且组织完善的职业联赛体系,其运行模式应当类似于一个成熟的自由经济体系。
事物演变都有循序渐进的规律,从简陋到完善,各个时期各有特色,需逐步扩大交流,由局部到整体,例如签署的世界贸易组织协定,设有十五年过渡期,旨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国内商品抵御风险的水平。
中国男篮实力和战果来看,CBA联赛仍处在起步阶段,多采用外籍球员,好比刚出土的幼苗遭受暴晒。因此CBA虽然看起来兴旺,国家队却离世界级水准越来越远。
二零一六年三月二十日,四川队伍的三名外援为赢得冠军而欢呼,这一幕被视觉中国记录下来。
误区四:老板惟利是图重用双外援
投资界存在一个普遍的误区,许多人认为他们不惜重金引进知名外援,是导致本土球员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CBA首先确立了双外援和亚外制度,接着经营者借助规定开展类似竞赛的活动。这项制度由联赛委员会——新赛季的联赛公司——经过投票决定,排名靠后的球队投了赞成票,处于中游的球队态度中立,而顶尖球队则表示反对,最终使得反对者转为弱势群体。
我询问过许多企业家,他们表示,只要外援政策公正,同时获得外国帮助和单独获得外国帮助是一样的;他们更愿意单独获得外国帮助,因为那样至少可以节省一些开支。
他们不赞成三外援的做法,由于阿巴斯、哈达迪这类顶尖亚洲外援违背了公平竞赛的条款。
双外援策略对实力较弱的队伍更为有利,却给实力强劲的队伍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如今每支队伍在外援身上的花费几乎达到三百万美元,占到了全队总预算的三分之一以上,但真正提升弱队竞技水平的并非双外援,而是亚外政策,比如今年摘得桂冠的四川队。
三外队伍获得佳绩后再度失去亚外身份,多数又变回一般队伍,例如去年的青岛队。从这点看,单一外援和双重外援的规则效果一样,决定排名的根本是本土球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