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篮球领域的忠实爱好者,对于“MOP”这个头衔也不会特别了解——确实,与MVP(常规赛最佳球员)、FMVP(总决赛最佳球员)这些广为人知的说法相比,“MOP”仅仅是“感觉有些面生”……
MOP代表的是“最佳球员荣誉(最高荣誉)”,这个奖项专门授予在每年NCAA(美国大学篮球赛事)四强赛里表现最出色的选手。
4月5日,在北京时间结束的本赛季NCAA总决赛中,维拉诺瓦大学的后卫莱恩·阿西蒂亚科诺通过拿下16分,荣膺MOP殊荣,是该校捧起冠军奖杯的关键人物。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今年NBA各版本公布的选秀前瞻榜单里,这位身高1.91米的男孩,竟然没有被排在第60名之前,尽管他一直占据着美国乃至全球体育新闻报道的中心位置。
MOP也许与NBA失之交臂了,这大概就是NBA爱好者对这个荣誉不感兴趣的解释吧。
阿西蒂亚科诺并非特例,NCAA首位MOP,俄亥俄州立大学篮球传奇吉米·胡尔在1939年赢得该荣誉后,婉拒职业联赛,转而从事中学教育工作;2013年MOP,路易斯维尔大学主力卢克·汉考克在未能进入NBA后,尝试多次却最终被各队放弃,当他决断出国发展时,在希腊联赛仅出场六次,便因罕见肌肉状况而被迫提前结束运动生涯,现在是一名财务顾问。

MOP的选拔标准存在争议,这个奖项专门授予在四强赛中表现突出的运动员,仅凭几场比赛的成绩,或者一个短期的荣誉,来评估一个运动员的篮球才能和未来发展,显然不够准确,缺乏客观性,1990年的MOP安德森·胡特,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的球员,虽然他在NCAA的比赛中展现过出色的能力,但很快就失去了光芒,他多次参加职业联赛的选秀,却始终没有被选中,最终只能在中国篮球联赛的队伍中效力,后来他漂泊到海外,成为一名没有固定球队的球员。
此外,进入NCAA四强的队伍通常注重团队协作球迷网,不允许球员有过度的个人表现,因此像2008年的MOP马里奥·查尔莫斯、2014年的MOP沙巴兹·纳皮尔都只能在各自的NBA队伍中担任基础岗位。
另有一点值得注意,大学联赛中叱咤风云的MOP未必符合职业联赛的技能标准,最鲜明的案例是2005年北卡大学的西恩·梅,他矮壮的身体在校园比赛中所向披靡,但在高手如云的篮球职业圈,任何身高2.10米的中锋都能轻松限制他,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巴克利,他甚至无法企及“大宝贝”格伦·戴维斯的身材。
MOP里同样有很多杰出球员,首位脱颖而出的是旧金山大学的比尔·拉塞尔,时间是1955年,紧接着又出现了沃尔特·张伯伦,他是在1957年,还有埃尔金·贝勒,他是在1958年,以及杰里·韦斯特,他是在1959年,之后比尔·沃顿在1972年和1973年都有表现,被称为“魔术师”的约翰逊在1979年崭露头角,伊塞亚·托马斯在1981年引起了关注,奥拉朱旺在1983年成为了焦点,而尤因在1984年也备受瞩目。新近一个声名鹊起的人物是2003年的“甜瓜”安东尼,2012年的MOP安东尼·戴维斯或许也有望继承“前辈巨星的”称号。
归根结底,职业篮球和所有职业体育活动一样,都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和变数,即便曾经达到过顶峰,但只要在个人付出程度、战术打法选择、适应职业赛场环境、机遇运气等方面出现差错,一切美好都会像大学里的青春岁月一样,无法挽留。